首页 资讯 正文

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第一共和银行股东血本无归

150****9409 2023年05月02日 18:48

5月1日,摩根大通宣布,它已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绝大部分资产,并承担第一共和银行的所有存款和部分其他负债。

根据交易内容,摩根大通将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绝大部分资产,包括约1730亿美元的贷款和约300亿美元证券。

承担约920亿美元存款,包括300亿美元的大额银行存款,这些存款将在交易结束后偿还或在合并中消除。

FDIC将提供损失分担协议,涵盖所收购的单户住宅抵押贷款和商业贷款,以及500亿美元的五年期固定利率定期融资。

摩根大通不承担第一共和银行的公司债或优先股。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不要投资中小银行!

否则投资者必将血本无归!

我先说说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这件事吧。

5月1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DFPI)宣布,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接管第一共和银行。

FDIC接管的意思就是,此时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已实质性破产倒闭

随后FDIC对外宣布:第一共和银行办公室将以摩根大通分支机构的身份重新开业,第一共和国银行在8个州的84个办事处将于今日重新开业。

也就是说,摩根大通在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倒闭之后,对其进行了收购重组,并重新开业

为什么摩根大通非得在它倒闭之后才收购?为什么不能在它倒闭之前就收购?

答案是:摩根大通为了避免向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东支付收购费用。

破产之前收购,就得去和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东们谈判价格和条件。

不仅费时费力,还要额外支出一笔很大的开支。

但是第一共和银行破产了,被FDIC接管了,那它的股东们就没有话语权了。

什么价格收购,FDIC说了算。

越快找到接盘人,对FDIC来说越有利,因为拖的时间越长,FDIC自身的亏损越大。

所以才会出现摩根大通接盘第一共和银行然后火速重新开业的无缝衔接现象。

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摩根大通此时无需向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东们支付股权收购费用。

因为摩根大通是从FDIC手上收购的债权,而非从股东们手上收购的股权。

债权的优先级大于股权。

这么操作之后,FDIC转移了支付保险理赔的损失和风险,摩根大通以低成本并购了一家中型银行。

只有原来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东被割了韭菜。

这样的事儿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在今年的3月23日,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就其对瑞信发行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完全减记的依据发表声明,称:

FINMA已指示瑞信完全减记其AT1工具,并立即通知相关债券持有人。二级债券不减记。有关个别债券的问题应向资本工具的发行人提出。”

在瑞信银行紧急出售过程中,其价值170亿美元的AT1债券被减计为零

这里所说的“减计为零”,就是指该债券的投资者,彻底血本无归,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FINMA依据的是《关于额外流动性援助贷款和瑞士国家银行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援助贷款的联邦违约担保的紧急法令》。

这名字真?长……

最神奇的是,这个紧急法令,是在瑞信暴雷之后才发布的……

这就相当于一场足球比赛都踢到一半了,裁判现场修改比赛规则……

这?还有信誉可言???

而瑞信就抓住这个机会,直接赖掉了属于投资者的170亿美元

在瑞信债券发行说明书中,有这么一条:

AT1债券将在生存能力事件中完全减记,特别是在获得瑞士政府特别支持的情况下。

就是指瑞信遇到了重大危机的时候,如果获得瑞士政府的支持,可以完全减计AT1债券(让一级资本债券归零)。

而所谓的瑞士政府特别支持,就是由联邦违约担保所担保的特别流动性援助贷款……

这对于一级资本债权投资者来说,就是个死结啊。

瑞士政府不给支持,那瑞信熬不过流动性危机,会破产倒闭,钱优先偿还用户,投资者拿不到钱。

瑞士政府给支持了,那按照规则,投资者的债券归零。

正反都是个死。

绝了。

你看,不管是第一共和银行,还是瑞信,它们在遭遇巨大危机的时候,处理流程都差不多:

  1. 先尝试自救,然后发现自身现金流确实扛不住流动性危机和储户的挤兑压力;

2. 然后尝试向大银行和监管机构求救,请求注入资金以缓解挤兑压力;

3. 大银行和监管机构假意援助,但资金迟迟不到位,或者资金不足以解决问题;

4. 中小型银行股价暴跌直奔归零而去,最终不得不破产倒闭,被人接管;

5. 大银行这时候才出面收购,并且牺牲掉原股东的利益。

发现问题没有?

就是中小型银行一旦开始出现问题,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它靠自己无法解决问题,靠别人就会被吞并。

那么中小型银行就会人人自危,股东抛售股票导致暴跌,储户抓紧取钱导致挤兑。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并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从一家银行传递到更多银行。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中小型银行大规模倒闭,只留下一些抗风险能力和资产都比较良性的银行熬过这一轮倒闭潮。

大型银行欢欢喜喜地去并购倒闭的银行,用自身更大的资金池去抵抗风险。

只要能抗住,就是用很小的成本获取到很多的客户。

等风暴过去,人们就会发现它们的体量变得更大了。

没有人在乎那些在风暴中血本无归的中小银行投资者们。